刊名:智能城市
曾用名:现代生活用品
主办: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主管: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ISSN:2096-1936
CN:21-1602/N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9440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自科综合
期刊热词:
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城市,高速公路,建筑,施工管理,水利工程,智慧城市,建筑设计,大数据,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大数据,城市,公路工程,物联网,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建筑,BIM技术,城市,BIM,城市建设,物联网,智能化,智能设计,城市规划,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人工智能下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困境
3.1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分析
3.2 人工智能下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困境
4 人机动态演变关系下的劳动关系系统重构
4.1 输入项
4.1.1 行动主体
4.1.2 环境
4.1.3 意识形态
4.2 过程项
4.2.1 谈判、调解、仲裁、立法
4.2.2 算法设计+劳动标准、体面劳动
4.3 输出项
3.3.1正式制度
4.3.2 伦理规制
5 人工智能下劳动关系的治理框架
5.1 政府层面:动态平衡劳资双方力量
5.2 行业层面:根据行业“异质性”制定劳动标准
5.3 企业层面:基于“人性”底层逻辑的管理变革
文章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迅速融入各产业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挑战,冲击了传统的劳动关系,引发劳动关系变革。但目前学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分析和治理思路。本文依据机器行为学与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将人机动态演变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系统理论融合,通过理论逻辑推演,对人工智能赋能及人工智能合作阶段下的劳动关系系统进行重构,并提出以"保护算法控制下的弱势劳动者"为基本逻辑、以"可信赖的AI与体面的劳动"为目标的治理框架,分别从政府促进劳资双方力量动态平衡、实施全面的"劳动安全性"措施、进行"全谱系"的劳动保障政策设计,行业根据行业"异质性"制定劳动标准,企业实行基于"人性"的底层逻辑进行管理变革三个层面提出治理框架和策略,旨在超越传统劳动关系治理的"路径依赖",为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劳动关系变革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6471/j.cnki.11-2822/c.2022.1.009
论文分类号:F49;F249.2
文章来源:《智能城市》 网址: http://www.zncszz.cn/qikandaodu/2022/0304/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