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智能城市
曾用名:现代生活用品
主办: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主管: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ISSN:2096-1936
CN:21-1602/N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9440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自科综合
期刊热词:
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城市,高速公路,建筑,施工管理,水利工程,智慧城市,建筑设计,大数据,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大数据,城市,公路工程,物联网,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建筑,BIM技术,城市,BIM,城市建设,物联网,智能化,智能设计,城市规划,
“重庆制造”曾是重庆最鲜明的标签。如今,这张标签上,“重庆智造”“先进制造业”已更为夺目。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优化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2021年,重庆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6%,占GDP的比重达27.2%,智能产业发展跃升至全国第一方阵。“今年智博会共签约重大招商项目7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达总数的80%,将进一步推动重庆从‘制造大市'到‘智造重镇'的蝶变。”该负责人说。
“智慧生活的一天”以时间为轴线,以智慧生活全要素、城市民生新场景为主题切入。智能卧室让起居更舒适、智能阳台让家务更轻松、智能厨房让厨房新手避免“翻车”、智茶大师让品茗更简便……在体验场景之外,一项项智能化应用正走出展馆,飞入寻常百姓家。
制造迈向“智造”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重庆禾裕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的智能数字化车间里,注塑机、机械手等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深度集成、融合,实现车间内设备全线联网,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数量占全部设备比重的100%。“工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即可完成所有操作。”该公司董事长赖连锹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来自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渝快办”平台累计办件量超过2.4亿件,电脑端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进驻全覆盖,移动端上线事项1800余项。
本届智博会线下展厅专题策划了2个“智慧城市”展区,围绕“人、城、境、业”4个要素进一步打造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8个领域、90余个应用场景。
重庆九龙坡区政务办相关负责人也介绍,九龙坡区以政务数字化转型为牵引,打造系统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景式”智慧政务。
【来源:工人日报】
事实上,“网上办”“掌上办”已成为重庆政务服务的新常态。近年来,重庆“渝快办”平台和四川“天府通办”联通,两地联合推出了311项服务事项川渝通办和34类电子证照川渝互认,推进两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随着新基建、新系统的搭建,城市与人的互动关系更为深入,在‘未来之城'里,跑路的都是数据。”重庆高新区政务大厅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政务大厅旁有个接受预约的24小时通道,刷身份证进入后,这个只有75平方米的小屋子配备了涉及公安、人社、市场准入等多个领域的9类智能服务设备,可为群众和企业办理500余项业务。
记者注意到,重庆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展示的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技术备受关注。“智慧管廊”不仅能保障水、电、气、讯“生命线”,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还能令使用者在管廊之外“身临其境”处理相关问题。
阅读提示
城市变“聪明”,生活更“智慧”
“生产效率提升33%,不良率下降44.74%,运营成本下降17.24%……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仅用了一年时间。”日前,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公司IE部部长刘波告诉记者,公司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形成了16条精益生产线和7个机加工区的精益布局,从数字化车间升级成了智能工厂。
2018年至今,智博会在渝连续举办了5届。在智博会的加持下,重庆加快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步伐,着力培育壮大智能产业、丰富拓展智慧生活、优化提升智治水平,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智慧”。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新区即办事项比例达70%以上、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办理时间提速90%以上,智慧政务正在成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加速器”。
“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30余个领域、共1560余个应用场景在会上亮相……”8月25日,重庆公布了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答卷。
近年来,重庆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步伐,着力培育壮大智能产业、丰富拓展智慧生活、优化提升智治水平,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智慧”。刚刚落幕的2022智博会聚焦“智慧城市”年度主题,城与人之间的链接更便捷、融合更深入。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重庆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管廊管理制度体系,截至今年6月底,重庆共有36个区县(含开发区)启动综合管廊建设。其中,由中建五局投资、建设、运营的开州区地下综合管廊已进入全面运营阶段,在全市率先实现综合管廊全天候智慧化运营。
文章来源:《智能城市》 网址: http://www.zncszz.cn/zonghexinwen/2022/0909/2364.html